前瞻2023:國資央企提振發展信心聚焦價值創造
時間:2023-01-10 來源: 瀏覽量:次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開局關乎全局,起步決定后程。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頂梁柱,中央企業在開局之年開好局起好步,既是責任所系,更是使命所在。
在2023年1月5日召開的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上,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張玉卓表示,國資央企要全面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以心中有數保持戰略清醒,以心中有底堅定戰略自信,以心中有責強化戰略主動,扎實做好生產經營、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各項工作。“在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上勇挑大梁,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多作貢獻。”
黨建引領保障央企高質量發展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2016年召開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以來,國資央企持續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管黨治黨意識和責任明顯增強,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從嚴治黨不力等狀況明顯改觀。中央企業政治生態有了根本好轉,黨在經濟領域執政能力的基礎全面夯實,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地位作用更加突出,社會形象明顯改善。
張玉卓在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上提出,新的一年,要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關于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大部署,持續深化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全國國企黨建會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加強黨對國資央企工作的全面領導。
做到“兩個維護”,是國資央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首要任務。新的一年,國資央企要更加深刻認識“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全面、系統、整體地把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落實到位。
“要讓聽從總書記號令,服從黨中央統一指揮成為國資央企鮮明的政治品格。”張玉卓表示。
在過去的一年,為了確保能源飯碗端得牢,中國石化多點發力:原油產量創近4年最大增長量,天然氣保持快速上產。頁巖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與此同時,中國石化綜合實力持續增強,取得了好于預期、跑贏大勢的業績。對此,中國石化黨組書記、董事長馬永生感慨地說:“站在時光交替的新起點上回望過去,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黨和國家事業的每一項成就,公司改革發展的每一個進步,都在于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掌舵領航,在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
聚焦主責主業,履行強軍首責。2022年,中國航天科工圓滿完成各項科研生產任務,圓滿完成經營業績考核責任書目標要求,向著建設世界一流航天防務集團公司戰略目標再進一步。中國航天科工黨組書記、董事長袁潔表示,新的一年,航天科工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決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航天防務集團公司,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更多航天力量。
黨中央決策部署到哪里,國資央企就出現在哪里。新的一年,國資央企將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匯集起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
過去幾年,習近平總書記先后視察國家能源集團寧夏煤制油、榆林化工等項目并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國家能源集團深入學習積極貫徹,保持了穩中有進、進中向好的發展態勢。2022年,預計實現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凈利潤、年化全員勞動生產率等均有大幅增長,圓滿完成國資委“兩利四率”考核目標。
國家能源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劉國躍表示,國家能源集團堅決把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作為首要任務,將持續夯實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長效機制。一是建機制、強督辦。二是定戰略、細舉措。三是嚴執行、抓成效,持續推動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走深走實。“要明確深化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戰略目標,擔當能源基石、轉型主力、經濟標兵、創新先鋒、改革中堅、黨建示范,主動把未來發展融入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總的戰略安排中。”
“越是壯闊的征程,越需要領航的力量。”中國電氣裝備黨委書記、董事長白忠泉表示,中國電氣裝備組建不久,重任在肩。將始終把黨的領導貫穿戰略實施全過程,大力實施旗幟領航工程,筑牢政治引領、思想引領、人才引領、組織引領、作風引領、精神引領六大基柱,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公司治理優勢,為中國電氣裝備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堅強保障。
一個支部一座堡壘、一名黨員一面旗幟。新的一年,國資央企將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著力提升基層黨建規范化、精細化、體系化水平。
過去幾年,國家電網深入實施“旗幟領航·三年登高”計劃和“旗幟領航·提質登高”行動,企業基層黨建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2023年,國家電網黨組提出,要持續深化“旗幟領航”黨建工程,著力提高黨的組織覆蓋、工作覆蓋水平,著力增強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深化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選樹一批基層黨建標桿,拓展提升“黨建+”工程實效,促進黨建工作提質增效升級。
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新的一年,國資央企將以嚴的基調強化正風肅紀,鍥而不舍糾“四風”,緊盯問題抓整改,標本兼治抓反腐,堅決打贏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
中國一汽黨委書記、董事長徐留平表示,中國一汽將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堅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監督責任,打造中國一汽先鋒黨建品牌,深入踐行中國一汽先鋒文化,馳而不息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持續凈化優化政治生態,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企業高質量發展。
人才是第一資源,企業家是高質量發展的領頭羊。新的一年,國資央企將進一步強化鮮明的用人導向,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讓企業領導人員敢為、企業敢干、員工敢首創蔚然成風。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中國能建黨委決策實施了中國能建組建以來規模最大、層級最高、崗位最全、報名人數最多、反響最熱烈的總部崗位內部競聘??偛咳藛T盤活率達74%、更替率達28%,年齡梯隊、專業結構、人崗匹配度得到調整優化,激發了干部人才隊伍“一池活水”。
“我們要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中走在前作表率;要在踐行‘人才強國’戰略中走在前作表率。”面向未來,中國能建黨委傳遞出鼓勵大膽闖、大膽創、大膽試、大膽干的強烈信號,吹響深入推進“人才強企”戰略的前進號角。
“一利五率”更好激發央企價值創造能力
2023年是實現中國式現代新征程的開局之年。當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國內經濟恢復基礎仍不牢固。作為經濟社會大局穩定的壓艙石,全面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力量,國資央企肩負著重要歷史使命。
為穩定發展預期,提振市場信心,中央企業必須全力以赴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經營效益率先提升。為此,國資委進一步優化完善中央企業經營指標體系,提出“一利五率”經營指標和“一增一穩四提升”總體目標。
近年來,為推動中央企業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國資委不斷加強經營指標引領,探索建立了中央企業經營指標體系。
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袁野在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上表示,將2022年的“兩利四率”調整為“一利五率”,保留利潤總額、資產負債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全員勞動生產率四個指標,用凈資產收益率替換凈利潤指標、營業現金比率替換營業收入利潤率,“雖然調整幅度不大,但基本形成了一個更加嚴謹、更加科學、更加成熟的體系。”
對此,國資委研究中心杜天佳表示,“一利五率”與“兩利三率”“兩利四率”既一脈相承、一以貫之,又與時俱進、創新發展,有利于引導企業更加注重投入產出效率和經營活動現金流,不斷提升資本回報質量和經營業績“含金量”,是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指揮棒”。
“一增”,就是確保利潤總額增速高于全國GDP增速;“一穩”,就是資產負債率總體保持穩定;“四提升”,就是凈資產收益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全員勞動生產率、營業現金比率4個指標進一步提升。
為推動“一增一穩四提升”目標的落地,2023年國資委將在財務管理方面進一步發力,一是以全面預算為統領,落實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責任;二是以司庫體系為抓手,增強高質量發展的內在動能;三是以財務決算為重點,夯實高質量發展的管理根基。
同時,這也對中央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乘勢而上組織開展新一輪國企改革,以更大力度打造現代新國企;也要著眼加快實現產業體系升級發展,聚焦戰略安全、產業引領、國計民生、公共服務等功能,深入推進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更要統籌好發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從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全面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
提升科研效能打造一批創新型國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加強知識、人才積累,不斷突破難題、攀登高峰,國有企業要做落實新發展理念的排頭兵、做創新驅動發展的排頭兵、做實施國家重大戰略的排頭兵。”
科技創新是新時代國有企業的重大任務,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聚集了國家重要的科技創新資源,必須在促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上發揮國家隊作用。
國資委高度重視新時期的科技創新工作。張玉卓提出,要切實加大科技創新工作力度,著力打造一批創新型國有企業。
自主創新不是閉門造車,需要產業鏈上下游大小企業之間,企業與科研院所和高校之間,乃至國內和海外之間攜手攻堅。因此,國資委提出,中央企業要主動融入國家創新體系,積極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加強“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
科研人才是科技創新生態建設的第一資源。目前,中央企業已經建立起了一支具有較強實力的科研人才隊伍。但是,也存在一些企業對高層次人才吸引不夠,或者人才流失的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國資委提出,中央企業要積極參與國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人才平臺建設,加快構建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機制,努力培養造就更多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
作為配套,國資委將進一步加大對承擔重大攻關任務、開展基礎前沿技術研究和應用的考核支持力度。
聚焦未來的科技創新工作,不少央企已經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
比如,保利集團制定下發的《“十四五”時期科技創新指導意見》《“百千萬億”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十四五”期間保利集團科技創新工作“百千萬億”發展目標(“百”是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00家;“千”是主持或參與制定的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達到1000個;“萬”是有效發明專利總數超過10000件;“億”是成立支持科技創新的相關產業基金、專項基金、創投基金規模達到100億元)。
中國一汽堅決把數智化作為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加速器”,提出爭取用兩到三年時間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的“數字一汽”。為加快該戰略加速落地,中國一汽總部主要業務部門實行全員25%的薪酬與數智化轉型評價掛鉤。實踐證明,通過數智化轉型,企業運營效率大幅提升。產品開發周期縮短6個月以上,訂單交付周期縮短26%以上,單品營銷費用下降約50%。在2022年抗疫復產中,數智化展現出強大威力,有效支撐企業做到“停產不停研、停產不停銷、停產不停業”。
加大科研投入的同時,一批央企在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增強科技創新動力等方面正在進行積極探索或加快布局,以提升科研效能。
一直以來,建筑行業企業的業務高度同質化,科技投入多而散。為了加快建設“科技型、管理型、質量型”世界一流企業,中交集團加強所屬企業主責主業管理,按照扶優扶強原則,引導人財物、技術等資源要素向優勢企業的主業集中。目前,中交集團牽頭成立海峰風電公司,致力打造全國海上風電行業旗艦品牌。中交光伏、中交建筑、中交物業先后成立,中交設計、中交管道加快籌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系列措施密集出臺,科技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趨勢正在持續顯現。
無獨有偶。2022年,針對行業跨度大,業務關聯度低各自為戰甚至彼此競爭等突出問題,新興際華開展了所屬企業專業化整合,實現“主業歸核、資源歸集、產業歸類”,以實現一企一業,一業一企,一業一強的目標。
歸類容易做強難。如何提升板塊的核心競爭力?新興際華黨委書記、董事長賈世瑞提出,要加快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緊緊圍繞“保軍、應急、為民”重要使命,加快補齊科技短板,努力實現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堅持科技創新,讓我們全球領先的球墨鑄鐵管生產企業更具競爭力;讓我們的軍需總供應商的地位更加牢固。”賈世瑞表示,未來將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有力推動向科技型企業加速轉型。
新年伊始,央企已有一批創新成果陸續下線、投產。
2023年1月6日,由深圳地鐵集團、深圳市政院、水電十一局、深圳大學、中鐵裝備共同研制的世界最大斷面組合式矩形盾構頂管機“中鐵1179號”在中鐵裝備國家TBM產業化中心下線。
中國工程院陳湘生院士表示,本次下線的頂管機將應用于地層變形難預測的繁華城區地下工程建設,是頂管機技術創新的重大突破、更是地鐵車站新型暗挖技術應用的一次重大跨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2023年1月5日,國內首個全息數字電網在江蘇建成。這是世界首次對億千瓦級負荷大電網進行全息數字化呈現。
全息數字電網是將真實電網在數字空間以數字孿生的方式,一比一的三維立體還原和數字化全景呈現。“依托全息數字電網,提前發現消除輸電鐵塔缺陷及通道隱患4.2萬處,嚴重缺陷發現率提升3倍,每年可以節約電網運維成本約2億元。”國網江蘇電力設備部副主任吳強介紹。
當前正處于迎峰度冬的關鍵時期,江蘇電網的最大用電負荷已超過1億千瓦,今冬用電負荷最高或將達到1.12億千瓦。全息數字電網的全面建成,可將電網故障的處理時間再縮短約10%,極大提高電網安全可靠性,為冬季電力穩定供應提供堅強保障。
迎春報喜,新年開門紅。
可以想象,2023年,中央企業將繼續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一個又一個重大突破,為構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來源:國資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