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國資委細化2023年發展路線圖:高質量投資、整合發力、乘勢改革
時間:2023-01-30 來源: 瀏覽量:次
明確2023年三大投資主線
2022年1至11月,中央企業加大能源電力和基礎保障行業投資力度,持續提升社會供給和服務保障能力,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6萬億元(含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長5.6%。從投資結構來看,2022年央企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保持高位水平,占總投資規模比重超過20%,比重呈逐年上升態勢。新能源汽車、通信電子制造等領域保持兩位數增速。
對于今年投資領域的工作方向,彭華崗表示,將緊密結合國資國企實際,切實強化穩增長穩投資措施。
重大項目方面,國資委將加強規劃牽引和動態監測,推動企業優先做好涉及國家“十四五”規劃102個重大工程實施,加快推進中央企業“十四五”規劃確定的1400項重大投資項目建設進度,其中包括中國海油深海一號二期工程、國家電投防城港核電項目、多家電網電力企業參與風光大基地項目等,力爭形成更多的實物工作量。
基礎設施方面,中央企業2023年將加大云計算、寬帶基礎網絡、5G/6G、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等領域的投資力度,加快推進“東數西算”工程,推動信息基礎設施升級。“我們要積極推進重點水利工程、綜合立體交通網、重要能源基地等項目建設,鼓勵參與物流網絡、農村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彭華崗說。
聚焦產業鏈強鏈補鏈也將成為今年央企投資的重點。據介紹,國資委將繼續推動央企聚焦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領域,大力發展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一批產業鏈強鏈補鏈重點項目,增強投資增長后勁,加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加大央企專業化整合力度
“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將以‘進、退、整、合’為著力點,加強重點示范項目的協調推進,不斷加大專業化整合力度。”談到專業化整合這一話題,彭華崗表示。
具體而言,“進”就是要瞄準高水平、導向性,支持推動國有資本協同合作,促進固鏈、補鏈、強鏈、塑鏈;“退”就是要持續推進低效無效資產和非主業非優勢業務退出,做好產能過剩行業整合,促進產業調整升級;“整”就是積極推動檢驗檢測、醫療健康、裝備制造、礦產資源、煤電等領域資源整合,避免重復投資和同質化競爭;“合”就是支持中央企業按照市場化、法治化方式,加強內部資源深度融合,形成強大的合力。
記者注意到,進入2023年,中央企業專業化整合的推進力度明顯加快,1月前兩周,圍繞新能源運維、生物質發電、電力建設資源以及醫療資源的四組專業化整合項目取得關鍵進展,涉及20家央企。若將2022年12月30日中煤集團和國家電投的整合包括在內,近期已有5組央企專業化整合項目相繼落地。
最新案例是1月14日,中國三峽集團與中交集團的水利電力建設資源專業化整合項目完成簽約。經協商一致,中國三峽集團將所屬中國水利電力對外有限公司劃轉至中交集團。
新一輪深化改革方案呼之欲出
2022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收官之年。在介紹改革成果時,彭華崗表示,國資央企以軍令如山、務期必成的決戰決勝姿態,加強考核評估和督促指導,全力以赴推進三年行動高質量收官,推動國有企業發生了一系列重大變革。
“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國有經濟布局結構進一步優化,靈活高效市場化機制取得突破性進展,國資監管體制發生系統性重塑,黨的領導黨的建設得到根本性加強。”彭華崗對央企改革成果作出上述總結。
“貫徹落實中央精神,我們正在圍繞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謀劃新一輪的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方案??偟氖且陟柟躺罨晷袆映晒幕A上,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公司治理,提高企業活力效率,打造一批創新型國有企業,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更好發揮國有經濟支撐作用。”談及下一輪改革的整體思路,彭華崗說。
具體來看,新一輪改革將著力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場化的機制運營。進一步深化分類改革,完善企業功能界定與分類指導,深化公益性業務分類核算分類考核。積極穩妥分層分類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促進國企民企協同發展。
(來源:國資智庫)